茶道茶艺
茶道始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一词。由此可见,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宫廷茶艺的形成与完善。所以,茶道是中国人民,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古时已有各种形式的茶会和习俗,如唐朝宫廷的“清明宴”茶会。
中国现代茶艺,发展成为规范化操作程度的要算是台湾茶艺。台湾茶艺,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百姓与众多茶艺馆紧密结合的一种大众饮茶消费的形式。应用的器具主要包括茶船、茶壶、茶荷、闻香杯、品茗杯、茶托、茶巾、随手泡等。
中国大陆的茶艺大多以表演形式出现的,如陕西仿唐宫廷茶艺、上海仿清文茶艺、云南三道茶茶艺、福建乌龙茶艺、浙江龙井茶茶艺、湖南擂茶茶艺、江西禅茶茶艺、山西五台山佛茶茶艺等等。但与生活紧切结合,所以比较接近实际,不像日本茶道那样过于程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