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绿茶:本色显之 乃成茶品
发布时间:
2019-08-30 00:00
长沙绿茶
发源地:长沙
年龄:1300多岁
风格:汤色绿亮、嫩香持久、清鲜回甜
荣誉:1989年农业部西安中国名优茶评选会上,高桥银峰被评为中国名茶。1989年,湘波绿在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活动中展销,深受客商青睐,1991年湖南省农业厅授予其“名茶杯”奖。2016年,长沙(金井)绿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长沙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长沙绿茶被评为“袁隆平特别奖”。2018年年底,长沙绿茶被授予为长沙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9.3万亩茶园;产茶重点县、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长沙县”、“长沙绿茶”,历经洗练,一举成名天下知。
“坚持‘三产互通’,对标绿茶产业发展‘全景图’打造全生态产业链;强化茶叶、文化、旅游‘三业融合’,以绿茶产业为基础,放大文化和旅游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迎着夏日热浪,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忠雄引领勤劳长沙人以改革创新的昂扬姿态,唱响2019年主旋律。
如今,长沙县围绕“品牌产业、高效产业、富民产业”的目标,加快推进长沙绿茶全产业链发展,先期实现产业过50亿元的阶段性目标已指日可待。
一壶绿,从一颗颗娇柔嫩绿的芽头,到品牌引领,海外飘香,只因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茶品——长沙绿茶。
芙蓉国里新绿初开
不必苦心寻找,世外长沙,乃绿茶天堂。
一袭秋雨后,天青雾蒙,沿长沙县百里茶廊行进,袭袭新绿若隐若现,是满山茶树,近看片片茶叶,嫩翠欲滴,朗润清新如出水芙蓉。
自西汉始,长沙地区的人们开始制作茶叶,芙蓉国里新绿初开,至宋代为鼎盛,发展到明清时期,县内仅高桥、金井一带就有多达48家茶行。据长沙县志记载,长沙绿茶的栽培和制作,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长沙绿茶”史籍有名肇始于此。
蜚声世界品牌长成
2019年5月17日,长沙县与湖南省茶业协会签订了《长沙绿茶品牌宣传推广战略咨询服务协议》。树立品牌,方可扎根市场。
历代的长沙绿茶名品辈出,闻名海内,如高桥银峰、金井毛尖、湘波绿等都是长沙绿茶的名品。现如今,长沙绿茶已拥有“金井”、“湘丰”、“怡清源”、“湘茗”4个茶叶“中国驰名商标”。“金井”、“湘丰”、“怡清源”、“鸿大”“湘茗”、“沩山”、“云游”、“乌山贡”、“银峰”、“淳峰”、“沩峰”、“密印寺”、“湘沩”、“金洲”等名列湖南省著名商标。
截至6月底,长沙县共加工干茶4.2万吨,实现产值 13.4亿元,产销两旺。其中名优茶产量为2350吨,产值47470万元。全县茶园面积可从年初的94238亩扩大到近10万亩(包括茶苗繁育),全年可加工干茶7万吨,干茶总产值18亿元,生产产值(本县茶农鲜叶收入)3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35亿元,实现预期目标。
茶机+茶旅 “链”接未来
今年,长沙县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县茶叶产业开发技术服务协议》。
茶机智造,长沙绿茶迈入智能化时代。茶匠们的双手从程序化的工序中解放出来,得以更好回归匠心。凭借独特的工艺和优秀的品质,长沙绿茶市场影响力逐年扩大。
茶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助推乡村振兴。
百里茶廊一路蜿蜒吐翠,我们来到湘丰茶·旅游度假中心,翠绿的屏障将此处与尘世喧嚣分离,空气清爽,如世外桃源,为度假佳境。
未来,长沙县还将开发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从简单的生活饮品向食用、药用多领域拓展,汇聚茶业科研、深加工、茶具、茶饮、茶旅、研学、涉茶产品开发、茶叶提取物和茶美容保健产品研发等。
以春水煎茶,茶叶入水中,如初弦之月,在滚水中重生,片片新绿,在水中舞蹈,尽情绽放。
长沙绿茶,摘之、炒之、揉之、烘之,本色显之,筑匠心,谋创新,乃成茶品。(文/柏润)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浏正街48号
邮编:410005
电话:0731-84422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