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石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石门茶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17-03-06 00:00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茶业转型升级

——2017湖南省茶叶工作会议"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经验交流

石门县茶叶办主任  马进福

(2017年3月1日)

 

   石门位于武陵山片区东部,是“老少边穷”山区县。多年来,我县一直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建设,坚持“生态立县、茶业富民”战略,以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了茶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70万人口中涉茶从业人员20多万,茶叶成为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是茶农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主要收入来源。

一、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茶叶产业稳步发展。全县茶园16万亩,开采11万亩,面积位于全省前列。2016年产干茶2.05万吨,综合产值8.5亿元,连续13年实现茶园面积、产量、效益的稳步增长。在2008年、2014年两度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和先后荣获全国茶叶百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茶叶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县等称号的基础上,2016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石门“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荣誉。

2、公共品牌不断提升。石门自古盛产名茶,宋朝时期“牛抵茶”为贡品,清朝时期“宜红”茶出口英法等国,湖南“十大名茶”就有“石门银峰、东山秀峰”。特别是近年来,全县上下一心,齐抓公共品牌,注册“石门银峰”地理证明商标,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和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之后,2016年再次被评为“湖南十强县域公共品牌”。

3、茶企实力明显增强。2016年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投产了湖南天下小康生物科技公司茶成分萃取、湖南禅茶一味公司红茶精制出口、石门茶祖印象公司周家冲等6个现代化茶厂,改造和引进16条清洁化生产线。目前,全县共有大小茶企20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通过SC、ISO9001质量管理、有机茶等相关认证茶企48家,具备红、绿、黑、白等四大茶类的初制精制生产能力2.5万吨。全县共组建茶叶合作社56家,石门县茶叶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4、茶旅融合日渐兴隆。夹山寺建成国家AAAA景区,东山峰被评为湖南茶叶十佳旅游示范景点,维新镇古城堤村被评为湖南十大最美茶园。全县茶旅游风生水起,成为拉长茶产业链和转型升级的平台。

5、精准扶贫正见实效。山区种茶亩平收入4000元左右,发展良种茶亩平收入6000多元,有机茶园亩平收入过万元,白云山林场茶园最高亩平收入达2万元。通过种茶脱贫致富的事例,在石门山区比比皆是,整村脱贫正渐成现实,据初步统计2016年茶叶产业共带动全县1226户3285人脱贫。如罗坪乡安溪茶业合作社采取“生产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加工销售统一”模式,利用价格杠杆,引导社员按有机标准生产,产品出口欧盟市场,2016年为142个社员农户年终返利分红55万元,一时传为佳话。雁池乡西山垭1860亩茶园连续11年通过了IMO、OFDC有机认证,亩平收益达1万元,最高达1.7万元。全村去年茶叶收入过15万元的有12户、过10万元的有22户,5万元以上的有81户,种茶收入户户早已过万元,是种茶脱贫、走上致富路的生动写照。

   (二)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因地制宜抓发展。实践证明,茶叶是山区具有生态、经济双重功能的优势产业。因此,全县上下形成“哪儿种了茶哪儿就致富、哪儿要致富哪儿就种茶”的财富观和发展观。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长抓不懈,配齐配强了茶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各乡镇明确乡(镇)长负责,配备专干和技术员。每年分解目标任务,加强考核监督,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2、政策扶持,整合资金保投入。一是以奖励促投入。县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对发展茶叶产业作出成绩的农民合作组织、企业和个人,仅2016年奖励就达156万元,调动了茶农、茶企积极性。二是以补助促投入。通过大湘西茶叶促进会的项目补助,建设“潇湘”单品牌店5个,双品牌店6个,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3条。三是以整合促投入。把握脱贫攻坚的契机,加强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据统计,2016年财政整合资金2100多万元,扶贫投入2600万元,带动企业、茶农和社会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全县共新建8000亩高标准良种茶园,改造老茶树4600亩,新培育3个市级龙头企业,新建6个清洁化示范茶厂,有效增强了发展后劲。

3、科技兴茶,提高核心竟争力。一是抓人才引进。县委组织部和科技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设立茶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派了9名省市茶叶科技特派员到石门茶企工作。同时,先后邀请了30多名国内领先的茶叶、植保、茶文化方面专家来我县指导,解决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上很多难题。二是抓人才培育。先后开展了5期阳光工程、4期扶贫开发、3期茶艺、2期营销培训,培训茶企老板、种茶制茶能手、本土人才2560人次,并在2016年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中,石门银峰茶艺表演(董昭)获得铜奖。三是抓科技推广。从中国茶科所、湖南农大和省茶科所等科研院所,先后引进和推广了4个国家级茶树良种、12项实用技术、20多台(套)先进茶机,同时,组织科技攻关,由湖南石门渫峰名茶公司在太平镇建设茶树品种示范园,致力本土小叶种茶树资源保护和选育。2016年全县申报和获得专利9项。

4、品牌兴茶,开拓市场增效益。一是以节会创牌。县政府连续举办了14届“请喝一碗石门茶”文化宣传活动,提升了石门茶叶品牌整体美誉度、影响力。二是以展会创牌。借助“2016第八届湖南茶业博览会开幕式,隆重举行“潇湘·石门银峰茶推介会”,全力打造“潇湘——石门银峰”公共品牌。同时,县茶叶协会和壶瓶山、楚韵茶业、渫峰名茶等企业,积极参加了大湘西茶叶促进会组织的北京、青岛、深圳、哈尔滨等地的展销会、茶博会,提高“潇湘——石门银峰”知名度。三是以促销创牌。县政府投入资金100万元,在长沙高桥茶叶茶具城,整体租赁10间门面,挑选7家茶企入驻经营,建成“石门银峰”名优茶一条街,推介“石门银峰”品牌,拓展了销售渠道。

二、2017年茶业转型发展的工作计划

2017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1号《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国家农业部农农发[2016]7号《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里的相关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推动“茶树良种化、基地生态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茶旅一体化”,提升茶业整体效益,加快把石门建设成为三个中心即“全国有机茶生产加工中心、国际茶禅文化起源传播中心、武陵山片区茶叶商贸集散中心”。

目标任务是:全年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分别比2016年增长10%以上;新扩良种茶园6000亩,改造低产茶园6800亩,建设有机茶转换基地19个,转换总面积3万亩,新认证有机茶园3000亩;建设20个标准化茶园示范村;改扩建10家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新增1家省级龙头企业。

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建设生态茶园,夯实产业基础。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茶叶产品,突出优质茶,减少低端茶,拓展中高端茶供给。新扩茶园100%良种化,老茶树(园)改造提倡100%良种化。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县打造20个标准茶园示范村,建设50个专业村,严格执行《石门银峰茶》标准。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搞好茶区茶园道路绿化、抗旱蓄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开展茶园灾害保险,力争投保5万亩以上。

(二)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组织。一是扶持茶叶加工。利用国家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政策,改扩建10家标准化茶厂,新建3条全自动、清洁化生产线,新建3家精制茶厂,支持鼓励茶企开展CS认证。二是培强龙头企业。扶持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筹备石门天画罗坪茶业公司成立并争取在2017年10月前开业营运。支持湖南石门渫峰名茶公司申报省级龙头企业;支持大同山和白云山林场联合;筹建石门茶业集团,做强公共品牌。三是支持合作组织。全年新增1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三)实施科技兴茶,提升质量安全。聘请知名专家为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顾问;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举办各层次茶叶技术培训50期以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人、茶艺师100人、中高级评茶师50人以上,培训茶农1万人次,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按照农业部《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加快推进有机茶生产,全面推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将石门建成全国有机茶大县和湖南有机茶第一县。

(四)创新品牌宣传,拓展销售市场。一是坚持文化兴茶。积极配合“万里茶道”申遗,完善夹山禅茶产业园建设;结合壶瓶山、东山峰旅游发展,建成“泰和合红茶博物馆”,开发“红茶坊”,建设“湖南屋脊茶山花海”;挖掘、收集、整理石门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诗,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茶业发展。二是创新品牌宣传。创新2017“请喝一碗石门茶”文化活动,以石门茶文化、茶旅游为主线,由政府搭台、企业为主、媒体介入,突出宣传“潇湘·石门银峰”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搞活市场销售。扶持长沙高桥茶城“潇湘·石门银峰”名优茶一条街的营运,加大网上销售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五)强化保障措施,凝聚工作合力。一是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完善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文件,实行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联系服务重点茶叶企业制度。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里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相关资金200万元,同时,发挥茶业扶贫的优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茶业扶贫项目1000万元以上。三是进一步加大督查激励力度。对茶叶产业化建设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加强督查、指导和激励,形成工作合力,激发发展活力。

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把握机遇,真抓实干,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把茶业建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为湖南打造千亿茶产业作出新的贡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浏正街48号
邮编:410005
电话:0731-84422939

图片名称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长沙 SEO 版权所有:湖南省茶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