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产业概况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素有“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丰”的美誉,境内峰峦挺拔,溪流纵横,山高林密,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一、基本情况
安化黑茶产品系列丰富。包括: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等。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异的品种资源、复杂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安化黑茶优良的茶叶品质,不仅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更为上千年的饮茶实践所证明,被誉为“生命之茶”和“古丝绸之路神秘之茶”。
2019年,全县茶园面积达36万亩、黑茶产量9万吨、综合产值220亿元,茶产业税收达2亿元,茶叶加工企业160多家,从业人员36万人。安化县已成为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黑茶产量第一县、科技创新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安化黑茶先后获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湖南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等。

 

二、产销历史
安化是中国黑茶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为中国黑茶的主要产地。明朝嘉靖3年(1524年)前,安化茶农发明黑毛茶初制加工技术。安化黑茶的原料要求、加工技术、花色品种、品质特征、文化内涵、饮用价值等具有独特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安化黑茶在明朝万历23年(1595年)被定为“官茶”后,以“陕引”和“甘引”形式运销西北。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前后,来安化采购“甘引”的茶行开始将安化黑毛茶运至陕西泾阳,委托当地茶坊加工成“茯砖”(当时称“泾阳砖”), 1958年之前,茯砖的生产集中于陕西泾阳。1953年,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湖南白沙溪茶厂前身)试验生产茯砖获得成功。1958年后,国家将茯砖的定点生产集中到了湖南。
清朝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商在安化创制了一种圆柱形的“百两茶”。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 “三和公茶行”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增加原料用量,改进压制技术,创制了“花卷茶”。花卷茶每支净重合老秤1000两(36.25公斤),故通称 “千两茶”。目前,千两茶系列产品包括: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十六两茶等规格。
湘尖茶生产始于清代乾隆时期,当时“西帮”茶商在采购 “陕引”时,指导安化当地茶农采摘细嫩芽叶,精细加工,经筛分后制成不同档次的篓装高级安化黑茶产品,其中有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生尖等,其中天尖、贡尖、生尖的生产延续至今。文革期间,将此类产品改称“湘尖”,分别称天尖、贡尖、生尖为湘尖1号、湘尖2号和湘尖3号,1983年以后,恢复了天尖、贡尖、生尖的称谓。
1939年5月,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此后黑砖作为安化黑茶的主要产品之一,已经持续生产了70余年。1958年以后,湖南白沙溪茶厂为减轻千两茶加工的劳动强度,开发了机械化生产的砖面四周压有花纹的“花砖”茶。
自明、清至民国年间,安化一直都是西北市场所畅销的黑茶产品的主要供应地。目前,安化黑茶的市场范围已经大大拓展,安化黑茶产品已经销售到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并出口到俄罗斯、蒙古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三、产品种类
安化黑毛茶:以上述32个乡镇区域内种植的安化云台山大叶种、槠叶齐等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的干毛茶。
茯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
花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且砖面四边均具花纹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
黑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
安化千两茶:以安化黑毛茶二级、三级7~8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堆等工艺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装篓、压制、日晒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的产品,外形呈长圆柱体状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经过切割形成的各种规格的茶饼。
湘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烘焙、拣剔、拼堆、踩制压包、凉置干燥等工艺生产的篓装安化黑茶成品。根据采用原料等级的不同,湘尖分为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三个等级,其中:天尖茶(湘尖1号)以一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贡尖茶(湘尖2号)以二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生尖茶(湘尖3号)以三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
四、品质特征
外形色泽黑润或黑褐,汤色橙黄或橙红明亮,香气纯正或带独特松烟香;滋味醇厚或醇和,极耐冲泡。
五、保健功能
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消食解腻、清热解毒、利尿解乏、消滞去寒辟,改善便秘,增进食欲等保健功能,对缓解腹胀,止泻和胃有明显效果。
六、贮存条件
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无异味的地方,在一定期限内有越陈品质越好的特点。陈年的安化黑茶,汤色红亮,滋味甘醇。

安化黑茶历史文化
安化古称梅山,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因茶置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是一个山区大县、林业大县、库区移民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为湖南省第三大县,辖23个乡镇,总人口103万。
一、安化黑茶历史渊源
1.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安化是中国黑茶发源地之一,唐代杨晔(公元856年)《膳夫经手录》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文献,所记载“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的“渠江薄片”即为安化黑茶。元末明初,安化黑茶开始大规模生产。明万历23年(1595年)安化黑茶被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主宰西北茶叶市场数百年,成为边区农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是西北边区牧民的“生命之茶”和“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2.万里茶路源起安化。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随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最盛时资江沿岸的十大茶镇有茶行、茶号300余家,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造就了大德诚、长裕川、大盛魁等一代晋商巨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安化茶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县境内保存着许多老茶行的遗址,以及风雨廊桥、茶亭、茶钟、茶碑、招牌、茶印板等诸多茶文物,是数百年来安化黑茶发展沧桑历程的历史见证。
3.在中国黑茶史上屡创奇迹。安化是中国黑茶家族中许多产品的发源地和唯一生产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为了方便运输,由边江村生记茶行的刘迪吉及刘氏族人和晋·祁县三和茶庄共同创制了一种圆柱形的“花卷茶”,有“祁州卷”、“绛州卷”。因每支花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36.25公斤),故通称“千两茶”,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享有“世界茶王”和“中国茶文化化身”的盛誉。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从此在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1939年)、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3年)、中国第一片花砖茶(1958年),安化从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二、安化黑茶的产销沿革
安化是中国黑茶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为中国黑茶的主要产地。明朝嘉靖3年(1524年)前,安化茶农发明黑毛茶初制加工技术。安化黑茶的原料要求、加工技术、花色品种、品质特征、文化内涵、饮用价值等具有独特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安化黑茶在明朝万历23年(1595年)被定为“官茶”后,以“陕引”和“甘引”形式运销西北。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前后,来安化采购“甘引”的茶行开始将安化黑毛茶运至陕西泾阳,委托当地茶坊加工成“茯砖”(当时称“泾阳砖”),1958年之前,茯砖的生产集中于陕西泾阳。1953年,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湖南白沙溪茶厂前身)试验生产茯砖获得成功。1958年后,国家将茯砖的定点生产集中到了湖南。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为了方便运输,由边江村生记茶行的刘迪吉及刘氏族人和晋·祁县三和茶庄共同创制了一种圆柱形的“花卷茶”,有“祁州卷”、“绛州卷”。花卷茶每支净重合老秤1000两(36.25公斤),故通称 “千两茶”。目前,千两茶系列产品包括: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十六两茶等规格。
湘尖茶生产始于清代乾隆时期,当时“西帮”茶商在采购 “陕引”时,指导安化当地茶农采摘细嫩芽叶,精细加工,经筛分后制成不同档次的篓装高级安化黑茶产品,其中有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生尖等,其中天尖、贡尖、生尖的生产延续至今。文革期间,将此类产品改称“湘尖”,分别称天尖、贡尖、生尖为湘尖1号、湘尖2号和湘尖3号,1983年以后,恢复了天尖、贡尖、生尖的称谓。
1939年5月,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此后黑砖作为安化黑茶的主要产品之一,已经持续生产了70余年。1958年以后,湖南白沙溪茶厂为减轻千两茶加工的劳动强度,开发了机械化生产的砖面四周压有花纹的“花砖”茶。
自明、清至民国年间,安化一直都是西北市场所畅销的黑茶产品的主要供应地。目前,安化黑茶的市场范围已经大大拓展,安化黑茶产品已经销售到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并出口到俄罗斯、蒙古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安化黑茶产地环境
 好山好水出好茶,安化黑茶之所以品质优良,得益于境内峰峦叠嶂、森林茂密、溪壑纵横、云雾缭绕的原生态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0°43’07”-111°58’51”、北纬27°58’54”-28°38’37”,正好处于30°神秘而奇特的地理北纬度线之内。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地域面积位列湖南省第三。
二、地形地貌
安化县地处雪峰山北段,地势西、南、北三面高,东面低,呈“簸箕”状。地貌以中山为主,次为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所占比重很小。境内山高坡陡,其中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1.9%,由于地表切割强烈,地形极为复杂,大于25度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7.8%;最高海拔为南金乡九龙池,高达1622米;最低海拔为羊角塘镇善溪口,仅57米。
三、气候资源
安化县地处亚热带北端,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生长期长。由于地形、地势及地理位置诸因素作用,具有低温多雨、日照少及昼夜温差大等山区气候特点。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55.9小时,平均气温为16.2℃。7月最热,平均气温28℃;1月最冷,平均气温4.3℃。无霜期27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687.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123.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是茶树生长最佳区域。
四、水资源
境内溪河纵横交错,水系发达,河流分属资水水系、湘江水系与沅水水系,以资水水系为主。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或干流长度大于5千米的河流有170条,资水一级支流有洢水、善溪、麻溪、探溪、渠江等48条,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08.82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到74.22万千瓦,全县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和其它小型水库100多座,有效蓄水量1.23亿立方米。
五、土壤
境内成土母岩较为复杂,以板页岩风化物为主,次为砂砾岩、石灰岩,花岗岩风化物及少量溪河冲积物。土壤种类齐全,湖南10个土类中安化有8个,分别是水稻土、潮土、菜园土、红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黑色石灰土。土壤以弱酸性到中性为主,土壤质地以粘壤土、壤土和砂壤土为主,少有粗砂土和重粘土,因而沾砂适度,质地较好,养分含量丰富。据检测,安化茶叶平均硒含量为0.22ppm,是全国茶叶平均值的两倍、世界茶叶平均值的7倍,为“适度富硒茶”。
安化是全世界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地球已发现总量的85%,冰碛岩形成于6亿前冰河世纪,一般认为是形成安化茶叶优良品质不可复制的地理环境条件。
六、茶叶产区划分和变革
1. 新中国成立之前产茶区划分
古代主要依据地域行政区划来划分产茶区。安化地域分为前乡和后乡,产茶最盛之区全在后乡,其中尤以东坪、黄沙坪为中心所在地。产茶区分为“五都一区”:“一都”包括江南、边江、龙塘、五龙山、竹林湾、小淹等地;“二都”包括潘家溪、金鸡坳、铁炉岭、王家坪;“三都”包括东坪、乔口、黄沙坪、酉州、唐家观、蔡家山;“四都”包括马路口、湖南坡、苍场、鄂溪;“五都”包括探溪、神湾、润溪、烟溪;“归化区”包括芙蓉山、仙溪、泉塘、龙溪。
2. 新中国产茶区划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以茶类划区进行生产。1950年湖南省划定安化为红茶区,除马路镇马辔市以上地区外,大部分夏采黑茶。1951年以红茶为主,正式划定梅城、仙溪、小淹等区为黑茶区。1952年又划定江南以上为红茶区,以下为黑茶区。1953年以后基本维持这种茶区状态,在划定产区内,除群众自用茶外,不得产制他种茶叶。1985年全县划分为三个产茶区:一是柘溪库区红茶区。包括烟溪、古楼、南金、奎溪、马路、柘溪、东坪、平口、渠江等乡镇;二是资江沿岸黑茶区。包括江南、冷市、小淹、滔溪、羊角、龙塘等乡镇;三是芙蓉山区黑绿茶兼产区。包括梅城、仙溪、大福、清塘、乐安、长塘等乡镇。
3.新世纪产茶区划分
进入新世纪,人们逐渐发现安化黑茶的原料要求、加工技术、花色品种、品质特征、文化内涵、饮用价值等具有独特性,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009年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确定义“安化黑茶”是指根据湖南省地方标准《安化黑茶通用技术要求》(DB43/T568-2010)界定区域内生长的安化云台山大叶种、槠叶齐等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艺生产的黑毛茶,以及用此黑毛茶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各类黑茶成品。主要生产区域包括:
    安化县: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南金乡、渠江镇、古楼乡、平口镇、东坪镇、田庄乡、江南镇、小淹镇、滔溪镇、长塘镇、仙溪镇、大福镇、梅城镇、清塘镇、乐安镇、龙塘乡、冷市镇、羊角塘镇等22个乡镇。
    桃江县:马迹塘镇、鸬鹚渡镇、浮邱山乡、桃花江镇、石牛江镇、大栗港镇等6个乡镇。
    赫山区:新市度镇、泥江口镇、沧水铺镇等3个乡镇。
    资阳区:新桥河镇。

安化黑茶品种资源
安化黑茶是以安化云台大叶种、槠叶齐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摊放、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加工成黑毛茶,再经各种不同的精制加工工艺而成的成品,基本品质要求是汤色红亮、滋味醇厚、香气纯正、叶底黑褐、耐冲泡且无杂香杂味。其系列产品:湘尖、三砖、一卷。“湘尖茶”又称为“三尖”,指天尖、贡尖、生尖;“三砖”指黑砖、花砖和茯砖;“一卷”是指花卷茶,现称安化千两茶。
1.湘尖茶。以安化县境内生产的黑毛茶一、二、三级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烘焙、拣剔、拼堆、踩制压包、凉置干燥等工艺生产的篓装安化黑茶成品。根据采用原料等级的不同,湘尖茶分为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三个等级,其中:天尖茶以一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贡尖茶以二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生尖茶以三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天尖”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贡尖”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生尖”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2.安化千两茶。又称“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级、三级7~8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堆等工艺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装篓、压制、日晒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的产品,外形呈长圆柱体状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经过切割形成的各种规格的茶饼。包括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十六两茶等规格的产品,以及在保证产品质量情况下创新研制出的其它同类型新产品。
3.花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且砖面四边均具花纹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花砖、普通花砖两个等级。特制花砖采用一、二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普通花砖采用三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
4.茯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分为超级茯砖、特制茯砖、普通茯砖等三个等级;按照压制方式有:手工压制茯砖茶、机械压制茯砖茶。超级茯砖采用一级以上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生产,外形规格不受限制;特制茯砖采用二、三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生产;普通茯砖采用四级安化黑毛茶及级外茶原料压制生产。茯砖茶内的“金花”学名称为冠突散囊菌,内含丰富的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干嗅有黄花清香。
5.黑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渥堆、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带涩,汤色红黄稍暗。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黑砖、普通黑砖两个等级。特制黑砖采用安化黑毛茶一、二级原料压制而成的不同规格产品。普通黑砖采用安化黑毛茶三、四级及级外茶原料压制而成的不同规格产品。

安化黑茶加工工艺
 在长期的实践中,安化茶人摸索出一套能够保持茶叶原生态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同时形成了独特而成熟的安化黑茶加工工艺。安化黑茶以安化云台大叶种、槠叶齐等国家级优良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摊放、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加工成黑毛茶,再经各种不同的精制加工工艺而成成品。近年来,安化黑茶成为湘茶方阵中一匹“黑马”,在国内外掀起一股强劲的“黑旋风”,饮誉全国,为消费者所推崇,确实与其独特的加工和优良品质分不开。
    一、优良的种质资源
    安化群体品种是湖南境内茶树地方群体品种的代表,据1935年《湖南茶厂概况调查报告书》中所列当年调查的湖南52个产茶县中,在茶树品种中,大部分都是“安化种”。安化黑茶的适制品种要求适应性强、抗性好、优质、高产。目前,安化黑茶产区主栽品种为槠叶齐、安化云台大叶种等,都源自安化群体品种。
 安化云台大叶种是安化群体种的代表,1957年列入全国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1965年,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对安化云台大叶种和当地引进的一种茶树进行了理化分析,发现安化云台大叶种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高出后者的一倍多,品质之优由此可见。1988年湖南农学院园艺系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其中:茶多酚达到23.38%、氨基酸1.539%、水浸物44.5%、儿茶素102.09mg/g、黄酮类6.715mg/g。云台大叶种的品种特征是:灌木型,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均匀,枝条粗壮。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叶片平展,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肉肥厚,叶尖渐尖。芽叶肥壮,叶色青绿,茸毛细密,持嫩性好,抗逆性及适用性强,丰产性好。适制黑茶,内含物丰厚,滋味浓厚,极耐冲泡。
    槠叶齐于1957年由湖南省茶科所从安化云台山大叶种中选育而成,属全国推广的优良茶树品种,湖南省主推品种。目前,安化县已种植槠叶齐5万亩以上,其在安化表现为: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均匀。叶形长椭圆,发芽齐整,色泽深绿,叶片平展,有光泽,叶质柔软。芽叶均匀齐整,茸毛多,持嫩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每亩年产鲜叶1000公斤左右,比一般品种增产30%以上。适宜制黑茶和绿茶,属黑绿兼用品种,尤其是制作出的黑茶产品,外形色泽黑润或黑褐,汤色橙黄或橙红明亮,香气纯正或带独特松烟香,滋味醇厚或醇和,回甘好,极耐冲泡。
    二、黑毛茶初制加工
 1. 鲜叶原料要求
不同级别的黑毛茶对鲜叶原料的要求有所不同,其中:特级黑毛茶以谷雨节前后一芽一叶或二叶的鲜叶为主;一级黑毛茶以谷雨后或四月下旬一芽二、三叶的鲜叶为主;二级黑毛茶以立夏前后或五月上旬一芽三叶和一芽四叶初展鲜叶为主;三级黑毛茶以五月中旬前后一芽四叶或同嫩度的对夹叶为主;四级黑毛茶以小满前后一芽五叶和同嫩度的对夹叶为主,稍带嫩梗;五级黑毛茶以较粗的对夹五、六叶及部分嫩梢为主;六级黑毛茶以芒种后采下的对夹叶驻梢及带红梗的成熟新梢为主。
2. 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黑毛茶加工企业须严格按照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加工。按鲜叶品种、等级等原料情况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要保证茶叶不直接接触地面,确保产品安全卫生和品质正常。安化黑毛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品质要求:条索肥壮,色泽黑褐油润,香气纯正或有带松烟香,滋味醇厚,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肥厚黄褐。(附:不同等级安化黑毛茶感官品质要求)。
不同等级安化黑毛茶感官品质要求
(DB43/T659-2011)
等级    外    形    内    质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一级    谷雨后或四月下旬一芽二三叶鲜叶为主,带嫩茎峰顶索紧结有锋苗,色泽乌黑油润。    清香尚
浓或有
松烟香    深厚    橙红
明亮    嫩匀
柔软
特级    谷雨前后一芽二叶原料为主,有嫩茎,条索紧直显锋苗,有毫,色泽乌黑油润。    清香或带松烟香    浓醇
回甘    橙红
明净    嫩黄
绿
二级    立夏前后或一月上旬一芽三叶鲜叶原料为主,带嫩梗,条索粗壮肥实,实泽黑褐尚润。    纯正    纯厚    橙黄
明亮    肥厚
完整
三级    三、四叶原料为主,有嫩梗、带红梗,外形呈泥鳅条,色泽黑褐尚润带竹青色。    纯正    纯和    橙黄
较亮    肥厚
完整
四级    小满前后或一月下旬五叶鲜叶为主,带红梗,外形部分泥鳅条,色泽黑褐。    纯正    平和    黄尚
亮    摊张
五级    五、六叶鲜叶为主,红梗,稍带麻梗,条索为折皱叶、黄叶,色泽黄褐略花杂。    平正    粗淡    淡黄
稍暗    摊张
六级    芒种后加工的对夹叶驻稍为主,同等嫩度的鲜叶,麻梗黄,外形折叠叶为主,色泽黄褐。    平正    粗淡    淡黄
稍暗    摊张

三、独创的加工工艺
安化黑茶一些独特的加工工艺为该类茶所独创、独有,这是形成安化黑茶特异品质的重要原因:
 1. 渥堆
安化黑毛茶的加工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焙干燥。其中渥堆是黑毛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它是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湿热作用下,茶叶内含物质发生复杂变化,塑造黑毛茶特征性品质的过程。
2. 七星灶烘焙
安化黑毛茶加工,干燥工艺采用七星灶松柴明火,分层累加湿坯,长时间一次性干燥方法。在烘焙过程中,渥堆后的湿坯多次分层叠加,一般加坯层次达7-8层,茶坯从上坯到最后足干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湿作用,内含化学成分经过剧烈的水解、裂解、聚合等作用,使安化黑茶滋味变得更加醇和。
3. 自然晾置
安化黑茶的紧压茶系列产品加工过程中,普遍采用自然晾置干燥方法,如安化千两茶踩制后要经40余天日晒夜露,自然干燥;湘尖茶成篓后也要经过近20天的晾置干燥,在此过程中,茶叶内的水分在周期性的变温条件下,不断的缓慢蒸发和重新分布,最后达到满足长期贮藏的适度干燥状态,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造就安化黑茶独特品质的重要工序。
4. “发花”工艺
“发花”是安化茯砖茶独有的加工工艺,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能影响茯砖茶的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从而达到改善品质和风味的目的,形成独特的“菌花香”。微生物学家发现,冠突散囊菌在茯砖茶中的生长过程,会分泌出一些对人体有利的小分子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人们把 “金花”是否茂盛、均匀当作衡量安化茯砖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四、成品茶精制加工
安化黑茶成品由内质香味醇厚、带松烟香、无粗涩味、汤色橙黄、叶底黄褐的黑毛茶精制加工而成。系列产品:湘尖、三砖、一卷。“湘尖茶”又称“三尖”,指天尖、贡尖、生尖;“三砖”指黑砖、花砖和茯砖;“一卷”是指花卷茶,现称“安化千两茶”。
1. 湘尖茶
 以安化县境内生产的黑毛茶一、二、三级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烘焙、拣剔、拼堆、踩制压包、凉置干燥等工艺生产的篓装安化黑茶成品。根据采用原料等级的不同,湘尖茶分为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三个等级,其中:天尖茶以一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贡尖茶以二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生尖茶以三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天尖”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贡尖”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生尖”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2. 安化千两茶
又称“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级、三级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堆等工艺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装篓、压制、日晒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外形呈长圆柱体状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经过切割形成的各种规格的茶饼,包括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十六两茶等规格的产品,以及在保证产品质量情况下创新研制出的其它同类型新产品。
3. 茯砖茶
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分为超级茯砖、特制茯砖、普通茯砖等三个等级;按照压制方式有手工压制茯砖茶、机械压制茯砖茶。超级茯砖采用一级以上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生产,外形规格不受限制;特制茯砖采用二、三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生产;普通茯砖采用四级安化黑毛茶及级外茶原料压制生产。茯砖茶内的“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干嗅有黄花清香。
4. 黑砖茶
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渥堆、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带涩,汤色红黄稍暗。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黑砖、普通黑砖两个等级。特制黑砖是采用安化黑毛茶一、二级原料压制而成的不同规格产品。普通黑砖是采用安化黑毛茶三、四级及级外毛茶原料压制而成的不同规格产品。
5. 花砖茶
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且砖面四边均具花纹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花砖、普通花砖两个等级。特制花砖采用一、二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普通花砖采用三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

安化黑茶品质特征
安化黑茶是以安化云台大叶种、槠叶齐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摊放、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加工成黑毛茶,再经各种不同的精制加工工艺而成的成品,基本品质要求是汤色红亮、滋味醇厚、香气纯正、叶底黑褐、耐冲泡且无杂香杂味。其系列产品:湘尖、三砖、一卷。“湘尖茶”又称为“三尖”,指天尖、贡尖、生尖;“三砖”指黑砖、花砖和茯砖;“一卷”是指花卷茶,现称安化千两茶。
1.湘尖茶。以安化县境内生产的黑毛茶一、二、三级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烘焙、拣剔、拼堆、踩制压包、凉置干燥等工艺生产的篓装安化黑茶成品。根据采用原料等级的不同,湘尖茶分为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三个等级,其中:天尖茶以一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贡尖茶以二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生尖茶以三级安化黑毛茶为原料。“天尖”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贡尖”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生尖”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2.安化千两茶。又称“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级、三级7~8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堆等工艺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装篓、压制、日晒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的产品,外形呈长圆柱体状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经过切割形成的各种规格的茶饼。包括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十六两茶等规格的产品,以及在保证产品质量情况下创新研制出的其它同类型新产品。
3.花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且砖面四边均具花纹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花砖、普通花砖两个等级。特制花砖采用一、二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普通花砖采用三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
4.茯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分为超级茯砖、特制茯砖、普通茯砖等三个等级;按照压制方式有:手工压制茯砖茶、机械压制茯砖茶。超级茯砖采用一级以上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生产,外形规格不受限制;特制茯砖采用二、三级安化黑毛茶原料压制生产;普通茯砖采用四级安化黑毛茶及级外茶原料压制生产。茯砖茶内的“金花”学名称为冠突散囊菌,内含丰富的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干嗅有黄花清香。
5.黑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渥堆、压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带涩,汤色红黄稍暗。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黑砖、普通黑砖两个等级。特制黑砖采用安化黑毛茶一、二级原料压制而成的不同规格产品。普通黑砖采用安化黑毛茶三、四级及级外茶原料压制而成的不同规格产品。
湘尖茶的感官品质
规 格    外  形    汤 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天尖茶    团块状,有一定的结构力,搓散团块,茶叶紧结,扁直,乌黑油润。    红黄    纯    浓厚    黄褐夹带棕褐,叶张较完整,尚嫩,匀整
贡尖茶    团块状,有一定的结构力,搓散团块,茶叶紧实,扁直,油黑带褐。    橙红    尚高    醇厚    棕褐,叶张较完整
生尖茶    团块状,有一定的结构力,搓散团块,茶叶粗壮,呈泥鳅条,黑褐。    橙红    纯正    醇和
尚浓    黑褐,宽大肥厚
安化千两茶的感官品质
外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茶叶外形色泽黑褐,圆柱体形,压制紧密,无蜂窝巢状,茶叶紧结或有“金花”。    橙黄或橙红    纯正,菌花香或带松烟香,十年以上安化千两茶带陈香味。    醇厚,当年新茶微涩,5年以上安化千两茶醇和,甜润。    深褐,尚嫩匀,叶张较完整

茯砖茶的感官品质
规 格    外  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超级茯砖茶    松紧适宜,发花茂盛,外形规格一致。    红黄    菌花香纯正    醇厚    黄褐,尚嫩,叶片尚匀整
特制茯砖茶    砖面平整,边角分明,厚薄基本一致,松紧适度,发花普通茂盛。    橙红    纯正菌花香    醇和    黄褐,叶张尚完整,显梗
普通茯砖茶    砖面平整,边角分明,厚薄基本一致,松紧适度,发花普遍茂盛。    橙红    纯正、有菌花香    醇和或纯和    棕褐或黄褐,显梗
黑砖茶的感官品质
规 格    外  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特制
黑砖    砖面平整,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无杂霉。    红黄    纯正或带高火香    醇厚
微涩    黄褐或带棕褐,叶张完整,带梗
普通
黑砖    砖面平整,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无杂霉。    橙黄    纯正或带
松烟香    醇和
微涩    棕褐,叶张匀整,有梗。

花砖茶的感官品质
规 格    外  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特制
黑砖    砖面平整,花纹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乌黑油润,无霉菌。    红黄    纯正或
带松烟
香    醇厚
微涩    黄褐,叶张尚完整,带梗
普通
黑砖    砖面平整,花纹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无霉菌。    橙黄    纯正或
带松烟
香    浓厚
微涩    棕褐,
有梗。

安化黑茶冲泡品饮的方式
随着茶与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黑茶作为一种功能性茶饮,其保健功效已在国内外掀起热潮。在中国黑茶家族中,安化黑茶有其独特性,产品种类丰富,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产品种类多达数十种,目前仍在加工生产并有较大量销售的主要有:三尖三砖一千两,除“三尖”外,其他产品均为紧压茶,产品形态大多为砖状、柱状、饼状。让更多的人认知安化黑茶,让更多的人科学品饮和存藏安化黑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冲泡
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选择不同的泡饮方法能让安化黑茶的神奇魅力跃然于杯中,给品饮者带来身心的双重享受。归纳起来,安化黑茶有盖碗泡饮法、飘逸杯泡饮法、紫砂壶泡饮法、煮茶机煮饮法等四种基本泡饮法。
1. 取茶
安化茯砖茶分为手筑茯砖和机制茯砖,含有一定量的茶梗,压制得不是很紧实,用手或茶刀稍一用力便可分块;黑砖、花砖、千两茶等压制得较为紧密,则需用茶刀、茶锥顺着茶叶纹理层层撬开,才能将茶碎成小块。同时,市场上也有许多便利化的茶产品可直接用来冲泡,如:袋装天尖、袋泡茶、速溶黑茶以及黑砖坨、千两茶坨、花砖坨等直泡型产品。泡饮时,取茶量则根据泡茶器具大小、冲泡方法、饮茶人数及习惯等来确定。附表为天尖茶的冲泡品饮器具及用茶量,其它品类均可参考。


天尖茶冲泡品饮器具及用茶量
饮茶人数    盖 碗    飘逸杯    紫砂壶    煮茶机
1-2人    5-7g茶
100-120ml杯    5-7g茶
250ml(内杯100ml)    5-7g茶
150ml    不宜
3-5人    8-10g茶
120-150ml杯    10-12g茶
500ml(内杯180ml)    10-12g茶
200ml    10-12g茶
500-550ml水
6-10人    不宜    16-18g茶
600ml(内杯200ml)    15-17g茶
250ml    15-17g茶
600-800ml水
11-15人    不宜    20-25g茶
900ml(内杯250ml)    不宜    18-20g茶
800-1000ml水

烫洗杯具:用100℃开水将盖碗(包括碗盖)、公道杯、品茗杯烫洗一遍。
浸洗茶叶:将备好的茶叶投入盖碗中,用回旋法向杯中注入开水至稍有溢出,约10秒钟后将浸洗茶叶的水倾入茶船或水盂中,用杯盖刮去表面的浮沫,然后用开水冲洗杯盖。
正式冲泡:将开水注入杯中至离杯口5mm处,盖上杯盖,一定时间后将茶汤经滤网倒入公道杯中,再分入各品茗杯中,由客人品饮。泡茶时间应根据茶叶质量、存放年份、个人喜好、投茶量略加调整。以150ml的盖碗投茶10g为例,第一泡出汤时间散茶约15秒、紧压茶约20秒,第二泡散茶约10秒、紧压茶约15秒,第三泡散茶约15秒、紧压茶约20秒,第四泡散茶约25秒,紧压茶约30秒,第五泡散茶约40秒、紧压茶约40秒。此后,每泡延长30秒,直至茶味平淡换茶。
3. 飘逸杯泡饮法
烫洗杯具:用100℃开水将飘逸杯内胆、品茗杯烫洗一遍。
浸洗茶叶:将所备茶叶投入泡茶内杯中,用回旋法向内杯注入开水至满,10秒钟后,按住放水钮,让浸洗茶叶的水流入外杯,然后倒弃。
正式冲泡:向内杯注入开水至满,一定时间后按放水钮,让茶汤流入外杯,然后分入各品茗杯中,由客人品饮。泡茶时间以500ml飘逸杯(内杯180ml)投茶12g为例,第一泡出汤时间散茶约20秒、紧压茶约25秒,第二泡散茶约15秒、紧压茶约20秒,第三泡散茶约20秒、紧压茶约25秒;第四泡散茶约30秒、紧压茶约30秒,第五泡散茶约60秒、紧压茶约60秒。此后,每泡延长30秒,直至茶味平淡,即可换茶。
4. 紫砂壶泡饮法
烫洗杯具:用100℃开水将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烫洗一遍。
浸洗茶叶:将备好的茶叶投入紫砂壶中,用回旋法向壶中注入开水至稍有溢出,10秒钟后,将浸洗茶叶的水倾入茶船或水盂中,用杯盖刮去表面的浮沫,然后用开水冲洗杯盖。
正式冲泡:将开水注入壶中至壶口齐平,盖上壶盖,一定时间后将茶汤经滤网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入各品茗杯中,由客人品饮。泡茶时间以250ml杯投茶15g为例,第一泡出汤时间散茶约15秒、紧压茶约20秒,第二泡散茶约10秒、紧压茶约15秒,第三泡散茶约15秒、紧压茶约15秒,第四泡散茶约25秒、紧压茶约25秒,第五泡散茶约40秒、紧压茶约40秒。此后,每泡延长30秒,直至茶味平淡,即可换茶。
5. 煮茶机煮饮法
烫洗杯具:用100℃开水将煮茶机的盛水器皿、煮茶袋、品茗杯烫洗一遍。
浸洗茶叶:将备好的茶叶投入煮茶袋中,大致按500ml水煮茶10g的标准置茶。用开水将盛放茶叶的煮茶袋浸洗10秒钟,将水滤净,将煮茶袋安放好。
正式煮饮:打开煮茶开关,待茶煮好后,关闭开关,取下煮好的茶汤分入各品茗杯中,由客人品饮。以后逐次减少用水量。

安化黑茶消费者常见问题

一、为什么茯砖茶会有那么多茶梗?
1、口感需要:这是因为黑茶鲜叶原料中含糖量比较高,实验证明,茶叶鲜叶中,成熟的叶片含有的糖分几乎都比幼嫩芽叶高。而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也含有较高糖分,因此制作茯砖茶的时候,都会适当拼入茶梗。
2、发花需要:金花是茯砖茶的logo,且会呈现独特的菌花香。如果梗太少叶片太多,茯砖茶就会比较紧压,不够透气。而金花是一种好气性真菌,环境不够透气就会影响它的生长和繁殖。为了更好地统一茯砖茶的品质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0年第29号)规定:安化黑茶茯砖的含梗量应在15%~18%之间。湖南省地方标准对不同等级茯砖茶的含梗量也有详细规定:超级茯砖茶含梗量≤10%,特制茯砖茶≤18%,普通茯砖茶≤20%(其中大于30毫米的茶梗不得超过0.5%)。因此,茯砖茶里有一定数量的茶梗,乃是故意为之,并不是质量问题哦。
3、健康需要:茶梗中含有丰富的茶多糖、木质素和纤维素,能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还有降血糖的作用。黑茶最初作为边销茶,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爱吃牛羊肉的边疆人民消食解腻用的。综合以上三点可得知,茯砖茶上的茶梗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我们大可不必对此“梗梗”于怀。
二、为什么茯砖茶表面看不到金花?金花不应该是茯砖茶的标志吗?
大家都知道金花是茯砖茶的标志,也知道金花有诸多健康功效,于是拿到茯砖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砖身是否有金花,一旦没发现金花,就以为不是好茶。其实,金花并不是长在茯砖茶表面,而是生长在茯砖内部的。只要轻轻撬开,就能看到茶砖内生长的金花了哦。如果撬开内部仍没有金花,那就无疑是品质问题了。
三、安化黑茶怎么泡?
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选择不同的泡饮方法能让安化黑茶的神奇魅力跃然于杯中,给品饮者带来身心的双重享受。归纳起来,安化黑茶有盖碗泡饮法、飘逸杯泡饮法、紫砂壶泡饮法、煮茶机煮饮法等四种基本泡饮法。
天尖茶冲泡品饮器具及用茶量
饮茶人数    盖 碗    飘逸杯    紫砂壶    煮茶机
1-2人    5-7g茶
100-120ml杯    5-7g茶
250ml(内杯100ml)    5-7g茶
150ml    不宜
3-5人    8-10g茶
120-150ml杯    10-12g茶
500ml(内杯180ml)    10-12g茶
200ml    10-12g茶
500-550ml水
6-10人    不宜    16-18g茶
600ml(内杯200ml)    15-17g茶
250ml    15-17g茶
600-800ml水
11-15人    不宜    20-25g茶
900ml(内杯250ml)    不宜    18-20g茶
800-1000ml水

四、安化黑茶怎么存放?
   茶很容易吸味和串味,茶叶一旦染上杂味就很难去除,安化黑茶也不例外,因此,将安化黑茶存放在家中的茶友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的事项:
    一是安化黑茶对存放地点并不挑剔,不论空间大小,是阁楼还是专用茶室,只要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淋便基本适宜存放,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光、干燥,室内不得放置香精、香皂、檀香、香木、樟脑等气味浓重的物品,严禁存放在不通风、不防潮的地下室以及厨房、卫生间等地。
二是散茶可用皮纸包好放入陶(瓷)罐中,篓装茶、砖茶、饼茶可放入无味的纸箱中,并封好,保持“透气”。裸茶和包装茶、不同茶类以及不同厂家的产品不宜混放在一起,尽量避免串味。
三是包装茶拿回家中,要检查包装是否有油墨味、锦盒包装味等,如发现有异味,应将茶取出用干净皮纸包好,放置在通风处摊晾一段时间再另行包装收藏。
四是贮存室在无雨的秋冬季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但在春季特别是梅雨季节则不宜长时间开窗,防止因湿度过大而引起茶品霉变。同时,建议不要使用除湿机或空调的抽湿功能长时间“吸干”茶的水分,而应在自然状态下存放为最佳。

五、安化黑茶怎么看品质?
安化黑茶的基本品质要求是汤色红亮、滋味醇厚、香气纯正、叶底黑褐、耐冲泡且无杂香杂味。安化黑茶的品饮要趁热,当茶汤温度在50℃左右时口感最佳,可充分发挥茶汤中有效成分的功效,提高饮用价值。品饮安化黑茶一般为四个环节:一是闻香气。不同品种的安化黑茶其香气类型、浓度、纯度、持久性都有所不同,湘尖茶(天尖、贡尖、生尖)带松烟香,茯砖茶有菌花香,安化千两茶有竹香、粽叶香和茶香交错,存放十年以上的茶品,陈香越来越明显。二是赏汤色。随着存放年份的增加,安化黑茶汤色都会逐渐变深,从橙黄到橙红,再到红浓,茶汤则由微浊至透亮。三是品滋味。品鉴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等,安化黑茶滋味有醇厚、醇和、浓醇等类型。四是评叶底。品鉴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等。

六、安化黑茶怎么选购?
安化黑茶的选购主要看其外形、色、香、味等,如:黑砖茶要砖面平整、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有光泽、香气纯正、汤如琥珀、入口醇和柔滑;茯砖茶则“金花”茂盛,“菌花香”浓郁;安化千两茶则压制紧密,没有出现“烧心”等。消费者中口碑好的企业生产出的茶品更为可靠,质量有保证。同时,要选购该批次生产量较小且质优、性价比较高的茶品,并注意茶品包装上标注的内容是否齐全,如:厂址、执行标准、QS证号、生产日期等。一款好的茶品往往包装精美,有艺术性,在收藏时注意保持外观完整,可以有效提升茶品价值。

七、安化黑茶是放得越久越好吗?
茶叶一般不适合长久存放,但有后发酵工艺的黑茶则可以长久存放,并且在后期自然存放中继续“发酵”,使茶的品质及口感更趋于完美,这是安化黑茶存放的基础。虽说安化黑茶越陈越香,但其最佳贮存年份是多少,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安化黑茶的最佳贮存年份与原料等级和品质、加工方法、成茶品质特点、贮藏环境等因素均有关系,最佳贮存年份当因茶、因贮存条件而异。根据专家和收藏爱好者的品饮经验,陈年安化黑花在本身品质正常、贮存条件良好(主要是控制温湿度防霉变、保证清洁卫生防止吸收异味)的情况下,未见仅因贮存时间太长而品味下降者。由此推断,安化黑茶至少可以贮存数十年,且时间对品质有所增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解渴保健的角度衡量,喝新茶足矣;从爱好和“藏玩”角度而言,贮存5年以上的安化黑茶已见趣味,贮存20年以上的则口感香味已入佳境。   
八、为什么金花只生长在茶砖内部呢?
金花之所以生长在茶砖内部,是因为金花适宜生长的温度通常在28℃左右,相对湿度为75%~85%。茯砖茶“发花”的时候,茯砖表面因为直接接触空气,快速散失水分,因而达不到金花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湿度,所以,金花也就难以在茶砖表面生存咯。另外,有些人担心沸水冲泡茯砖茶会不会把金花烫死,其实不会。因为金花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孢子生长阶段,而孢子耐高温,因此100℃沸水也不会轻易把金花的活性杀死,而且实验证明,即便经过20分钟的煮茶,茯砖的金花活性也不会被杀死了。
九、为什么大家都说安化黑茶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
因为安化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咖啡碱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日本学者通过科学检验已证明,安化黑茶具有很强的解油腻、消食等功能,这也是肉食民族特别喜欢这种茶的原因。
十、今天有什么优惠吗?送什么赠品吗?(由企业提供方案)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浏正街48号
邮编:410005
电话:0731-84422939

图片名称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长沙 SEO 版权所有:湖南省茶业协会